“马邑永荣军营尉刘韶娘拜见长史。”
没错,马邑守军是有自己独有的番号的,而且现在可以称之为御赐番号,为彰马邑上下抗敌之功,取永盛其荣之意,遂有永荣军。
如今永荣军三千多人,设一个将军,三名校尉,六个营尉,归代州行军副总管赵世勋节制。
…………
屋中宽敞明亮,桌案后面坐着一位白发苍苍,精神头却很健旺的老人,在老人身上,刘三娘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书卷之气。
让她再也难以生出以白脸贼呼之的念头,一向大大咧咧的她一下变得拘谨了起来。
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样子。
褚亮,字希明,钱塘人氏,历经数朝,博古通今,著书立说,可谓当世大儒。
十八岁那年,他得南陈后主召见,令其即兴赋诗,褚亮于堂前高声吟哦,兴致勃发,在座众人莫不称善。
后被任为殿中侍郎。
陈为隋所灭,褚亮转仕于隋,为东宫学士。
大业元年,任太常博士,与潘徽,陆从典等人助杨素撰魏书,大业中,因杨玄感之乱,被贬西海郡。
隋灭,又随薛举起事,任黄门侍郎。
薛举败亡,为李世民所俘,入天策府参赞左右。
等到李渊为李破所灭,褚亮降唐,却恐为所害,毕竟李破没有根底,善杀之名传于关西,于是褚亮狼狈离京,避祸于晋地,为晋阳长史。
在晋阳一待就是七年。
褚亮如今已经年逾六旬,他这一辈子饱经战乱,也就是开皇年间过的舒坦些,他的那些著作基本上都是开皇年间和大业初年完成的。
这是一个正经的读书人,却不乏干才,如今大唐文坛之上,资历才学两样能比得上他的也就虞世南,裴矩等寥寥数人而已。
在这样一个人面前,别说刘三娘一个小小的营尉,就算是并州总管王庆当面,都要自惭形秽,轻易不敢失了礼仪敬重。
…………
“刘营尉远道而来,辛苦了,来人,看茶。”
褚亮温和的道了一声,慢慢坐直身子。
他耐心的等刘三娘坐下,又饮了几口茶汤,才道:“刘营尉是从马邑过来的,马邑那地方老夫没有去过,不过想来也应是人杰地灵之处,不然也出不了那许多英杰。”
刘三娘想了想,觉着这位长史应该是真的没去过马邑,英杰她倒是见过些,可凶神恶煞的家伙更多。
刘三娘难得谦虚,“长史说哪里话,咱们那边都是些厮杀汉,可没见过有长史这样的人物。”
褚亮不由一笑,心说龙兴之地要都是些厮杀汉,那把当今陛下置于何处?这小营尉太过实诚。
之后褚亮又问了问马邑的风土人情,突然问道:“方才听说有人在外面哭嚎不止,营尉进来的时候应是看到了吧?”
这会刘三娘已经意识到,这位褚长史把她叫过来肯定是有事要说,只是说话云山雾罩的,恁不痛快。
也是,这位看着就像是那种读了很多书本的人,心里面定然都是弯弯绕……
“瞧见了,一个大男人,听说还是顶门立户的,当着许多人的面却是哭成那个模样,也不嫌丢人。”
褚亮微微一笑,“那人叫王沐,晋阳王氏五房的当家之人,他可不是什么普通人物,曾在洛阳任过太常博士,和老夫是同僚呢……”
刘三娘扬了扬眉,心道还真是晋阳王氏的大人物,这么说来,晋阳王氏真就破家了?乖乖,马邑姓王的可不少,也不知道他们得了消息没有,会不会回晋阳来抢家产。
“长史,三娘是个粗人,长史有话尽管吩咐,王氏不王氏的和咱可没什么干系。”
褚亮慢悠悠饮了口茶,一点也不急,“千年之家,居于一地,富贵绵延,名望天下,刘营尉自觉没什么干系,可马邑有多少王姓中人?又有多少人是他们的姻亲故旧?
据我所知,马邑别驾虽然不姓王,但却是王氏二房门下,你们那位张将军的儿媳,也是王氏女吧?
马邑的军政两事,晋阳这边王氏的家老们打个喷嚏,马邑那边就得哆嗦两下,刘营尉你说是不是?”
刘三娘听着听着心里不由生出几许寒意,她是马邑人,当然知道晋阳王氏人多势众,不好招惹。
可身份上的巨大差距,反而让她这样的人缺乏对大阀的认知。
这还是头一次有人跟她具体的描述了一个关于世阀豪族的场景,虽只言片语间,只揭开了王氏的冰山一角,也让她感觉到了一阵窒息。
不过听到最后一句,刘三娘却扑哧一声乐了,心大的道:“咱们马邑姓王的确实不少,但凡有点身份的也都自称晋阳王氏后人。
可多数都是吹大气,不过是想给自己找个好祖宗罢了,反而是真和王氏有干连的,嘴上却从来不说。
咱们将军好几个儿子,自己也是恒安镇的老人,咱就没听说他哪个儿子竟然娶了王氏的女儿。”
褚亮笑眯眯道:“刘营尉这话在理,但人心所向却是可见一斑,这世间的事啊,一牵扯到人心就很麻烦……唉,你们那位张将军是晋阳张氏子弟,次子张怀娶的是祁县王氏的女儿。
祁县王氏是晋阳王氏的一支,可以当晋阳王氏一半的家呢。”
刘三娘晕晕的点头,道了声原来如此,心里却道着大家族就是大家族,拐弯抹角都能连上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北雄请大家收藏:(m.dingdian001.com)北雄顶点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